“
“中国每出口三件文化衫,就有一件来自青山湖。”
”
作者 | 邓全生 胡美官 刘思捷
题图 | “青山湖T恤之都”流行趋势秀
当智能制造的齿轮与千年纺织文明相遇,一场传统与现代共鸣的产业交响曲正在奏响。
在赣鄱大地的经纬交织中,南昌市青山湖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产业发展的长卷上挥洒出了一幅智造升级、品牌崛起、党建铸魂的时代画卷。全国第四大针纺产业集群的桂冠在数字化浪潮中愈发闪耀,江西省首个“中国针织服装名城”的金字招牌于品牌之林中绽放光彩。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公示了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青山湖针纺”入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品牌,成为南昌唯一、全省仅两家入选单位之一。
展开剩余86%“青山湖T恤”流行趋势秀发布会现场。
一针一线织就产业经纬
“中国每出口三件文化衫,就有一件来自青山湖。”
从家庭作坊起步,历经几十年的改革创新,如今,青山湖区基本形成了织布、染整、印花、设计、面辅料交易、检验检测、成衣制作、外贸出口、电子商务、仓储配送、内贸零售等全链条的现代针纺产业生态,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南非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乘着“数实融合”的东风,青山湖区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不断深化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
过去通过人工检验每分钟只能检验15米至20米布匹,如今运用人工智能视觉算法每分钟可以检验60米至70米,几台机器便能轻松完成质检。这是依靠百度飞桨(江西)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为针纺企业打造的新应用场景。
引入百度飞桨AI技术,布料瑕疵检测检出率达97%,验布速度提升4倍,最小检测精度达0.1毫米。据百度飞桨江西赋能中心算法工程师龙浩介绍,他们与众拓制衣达成的布料AI质检改造项目,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约80%,使得企业生产朝着精益化柔性制造方向迈进一大步。
“检测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张报告,显示在多少个平方米之内有多少个瑕疵点,便于在面料供货源头提升质量。”众拓制衣副总经理邱正雄说,目前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0%,鉴于智能化生产需求大,企业已经引进了两台AI布匹瑕疵检测系统。
纺织企业生产车间。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针纺企业正加紧试水5G智慧工厂。走进江西豪驰实业有限公司厂房,5G技术与智能制造充分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控制软件驱动立体式生产线。智能吊挂系统如行云流水,AGV搬运机器人穿梭于数字孪生车间,激光裁剪机精准切割布料,每件成衣都带有专属“数字身份证”。
“系统会根据参数设置,将物料自动送到每个员工手上,这些裁片做成一件摇粒绒成衣,只需要60秒。”江西豪驰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一东向我们展示车间里的一大“撒手锏”——植入了“大脑”芯片的衣架,“基于这套智能技术,系统精确安排生产工序,可以实现物料与工人的精准匹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般场景,正是青山湖针纺“智变”的缩影。目前,青山湖区已建成包括江西豪驰实业有限公司、南昌众拓制衣有限公司在内的多个针纺企业5G智慧工厂,实现了服装生产过程的精密化、要素数据化、产品精细化、风险可控化。
“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不断成长。”南昌众拓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武表示,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制衣过去缺乏集约管理,无法满足快交期、高品质等客户需求,也无法与产业链上的伙伴协同发展。“5G+智慧车间”既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损耗,还通过智能化实现了产品全过程可追溯。
“我们每捆成衣上都贴有一张带着二维码的‘飞票’,只要扫码,就能找到各道工序的责任人。客户也能通过智慧系统实时监测生产进度等信息,相当于给衣服办了张‘身份证’。”秦武说,进行数字化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5%,订单额超3亿元。
商品展示。
设计之笔勾勒时尚版图
在520park文创园的“国潮秀场”,模特身着“滕王阁”纹样针织衫惊艳亮相,这是青山湖本土设计师与南昌航空大学数字艺术学院的联合作品。这种“传统IP+现代工艺”的碰撞,正是区域品牌突围的密钥。
无设计不品牌。从“沃克迪威”的精致优雅,到“衣佰惠”的亲民时尚,再到“晶心培”的匠心独运,一个个本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青山湖针纺”的标识如一枚文化印章,钤印在进博会的世界请柬上。这份凝聚着匠心的地域名片,既是产业实力的勋章,更是文化自信的宣言,让“江西织造”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品牌中崭露头角。
2024国际针织(秋冬)博览会上,一场凝聚了青山湖针纺人满满诚意与中国针织产业前沿动向的青山湖现代针纺产业推介会暨“青山湖T恤”流行趋势发布秀,向世人展示着青山湖针纺的品牌价值和力量。
南昌市佰岁服装有限公司(沃克迪威)、南昌市康业制衣有限公司(衣佰惠)、南昌可瀚服装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华兴针织实业有限公司联袂打造的“青山湖T恤之都”流行趋势秀,生动地展现了青山湖在潮牌男装、女装以及功能性服装等领域,尤其是在T恤单品方面的原创设计实力。
如今,“青山湖针织”区域品牌估值达82亿元,自主品牌占比从2018年的12%跃升至38%,自主品牌登陆时装周,实现从“订单承接者”到“潮流定义者”的蜕变。
“青山湖T恤”流行趋势秀发布会现场。
红色引擎驱动产业升级
往深处看,青山湖针纺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一路奔驰,离不开“红色引擎”的蓄力赋能。
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兴产业,这既是青山湖针纺业的行业共识,也是多年来接力推进的具体行动。依托南昌大学、江西服装学院等纺织院校资源,在区内重点纺织企业建立实训基地15个;邀请行业专家,为纺织服装企业开展63次研发设计、生产技术、品牌运营等岗位培训;在产业链细分领域实施链长制,保障每个细分行业里突出抓好2家领航企业、1个重点项目建设,鼓励链内企业“以大带小”……
组织建在“链”上、力量聚在“链”上、服务抓在“链”上,一套“链式”组合拳,激活了现代针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通过强化企业间协作,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竞争损耗,构建起了一套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
针织产业企业座谈会。
党建赋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促进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打造青山湖区红纺链党群服务中心,为纺织服装企业和党员群众提供专属服务;聘请设计团队,投资近1.2亿元打造中国(江西)青山湖纺织服装综合服务中心,为链上企业搭建展示空间,举办产品展销会100余场;引进全省首个国家纺织面料馆和专业检测机构——江西中纺联检,为链上企业提供创意设计、时尚会展、检验检测等服务380余次……
以党建聚合力,着力“聚链成群”;寓党建于服务,赋能科技登高。从政策落地到技术攻关,从纾困解难到协同创新,产业与党建的双向赋能,成为青山湖针纺产业迎风蝶变的“硬核”支撑。
发布于:北京市